从漩涡底到象牙塔
66届校友 谢凤英
【作者简介】谢凤英,女,江西信丰人。福建省三明学院副教授。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获奖,全国高校教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纲要》副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12年里大学梦
1966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的一年。这一年也正是我们寒窗十二年鲤鱼跳龙门的一年。按原有形势的指向,许多大学增招、新办,可以说,我们这一届同学几乎可以全部跃进龙门的。因为在1961-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大下马时期,筛选淘汰了部分年龄较大,学习较差的同学。63年招生又压缩,初中升高中时全县才招120个高中生,真是浓缩的精华啊。但是正当我们圆满毕业、踌躇满志,温课备考时,六六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洪水猛兽般地冲击涤荡着城市、乡村、机关、学校。大学停办、所有学生停课闹革命、一切乱了方寸。我们的理想、前途、命运就被这历史的逆流卷走淹没了。当时学校处在动荡无序中,按时令我们在那年的七月初就应该离校,没有宣布我们毕业离校。那时,同学们还做着一个梦,这就是企盼着国家给我们一个什么“安排”,这样又在学校“革命”了两年。到了1968年秋初,学校给了我们一张高中毕业证,农村来的学生回乡务农,城市的同学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被扫地出门了。读了十二年书,加上“文革”两年毫无用场。我们在这历史的逆流中挣扎着、煎熬着,企盼浮上岸来能有“生存”的希望,但盼来的却是岁月蹉跎、前途暗淡,真是彻夜难眠赤县天。
城市知青上山下乡境遇会比回乡的农村知青好得多。虽然形势动荡不安,国家政府对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关照和安置。农村的同学回到农村就是十足地道的农民,只有自怜了。家庭成份好的同学还可以去大队、公社等组织机构串通串通、活动活动,打下人际关系的基础,有机遇时尽可能飞出去,比如招工、七十年代的推荐上工农兵大学。而家庭出身地富反坏右的同学,前途是一片漆黑。这类同学是当时社会的遗弃儿、兔崽子。如果所在农村派性斗争尖锐,这类同学的境遇类似专政对象。如此,历史逆流的漩涡就把这类人卷旋到水底深处,呜呼哀哉。而我,就属于这类人中的一个,苦不堪言。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了。顺流的历史压倒了逆流的历史。在76-78年拔乱反正中,英明伟大的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重大决策,这对中国的教育、科技和知识界来说,那真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这被逆流漩涡卷沉到水底深处的人还有一丝丝生命的气息,浮出了水面,得救了。这一丝丝生命的气息就是我在母校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它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自豪,给了我永远的自信。1977年恢复高考的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黑夜的流星一闪而过,我来不及抓住。1978年老三届还可以参加高考的讯息差一点与我擦肩而过。
过去人们习惯把大学和科研机构比喻为象牙塔。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的牺牲品,失去了进象牙塔的时机。从66年到78年荒废了十二年寒窗所学,同时消磨了十二年的黄金时光。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十二年啊。
少数同学能够抓住机遇进入象牙塔圆了一个读大学的梦。但远不及青少年时期参加高考由时间直通车载进象牙塔。我能够抓住机遇进入象牙塔,还得万分感谢中学时代的母校和恩师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品德。而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立足在象牙塔里耕耘,立足在大学讲坛上教书育人也是得益于母校、恩师的教诲。
母校——高山仰止
信丰一中虽然进入历史卷册,四十多年了,但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依旧鲜活、清晰。
我们的母校坐落在信丰城正南方三四里路远的郊外,桃江河畔,与花园乡村融合一体。校门面向东北,从校门到西南方向的七里河畔,有三四里路长,她由多个丘陵、丘谷连成一片。从南山岭往学校方向走来,走上斜坡老远就可以看到校门楣上“江西省信丰第一中学”九个大字,遒劲有力、浩然正气。校门虽简单却好似龙头,气势宏伟。校门的左前方是南山岭,恰似巨龙手中的宝珠。校门的右边是一片丰收的稻田。宽广的桃江河碧波荡漾,清清的河水像一条银白色的缎带从遥远的西南方缓流而来,围绕着稻田,围绕着母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玉带缠腰、文星高照,状元及第的风水宝地啊。校园环境优美,有标准的运动场、大小不同的多个操场、许多教学楼、宿舍星罗棋布。校内还有许多自力更生的菜地、养鱼的池塘。路边、操场边上都有阔叶的梧桐、针叶松树参天挺拔。清晨,同学们生龙活虎般在体育场上锻炼,早读课时校园里充满了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上课时教室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传授知识那诲人不倦、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课间同学们的歌声、笑声充满了校园。下午课外活动时,操场上、体育场上篮球、排球、田径各种运动竞技、娱乐的喝彩声、欢呼声令人兴奋流连忘返。还有更别具一景的校乐队,那管弦笙乐、吹拉弹唱,悦耳动听的乐声、歌声充满校园,飘逸到乡村、田野,令人陶醉。整个校园沉浸在激越向上、紧张有序、欢乐祥和的海洋中。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那缺衣少食的票证时代,天真活泼的学子们纯正无忧,苦也是甜,健康快乐成长。日月相继,年复一年,每一届学生摄取了丰硕的知识,丰满了全身的羽毛,眺望新的征程,告别母校与恩师,展翅飞向远方。我记得在读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我曾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上用俄语写了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描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我们的母校生机盎然,她不是一般的中学,她是中学里的大学,是莘莘学子学习的园地,成才的摇篮。
母校师资群贤毕集、名师荟萃。校领导和老师们兢兢业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当时在任的副校长卢致忠分管教学,并任教高中数学,教师中教学效果显著的数学老师张芝琪,口碑极佳。他们崇高的师德、优秀的教师风范教诲哺育一代一代学生成长成才。可惜可叹的是,这两位优秀的师长都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经受不了批斗的折磨与煎熬,在浩劫的初期选择了轻生,悲愤离世。我们当时只能在心里为之哭泣。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光辉形象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衷心的缅怀两位恩师。
命运多舛的语
1963年秋季我们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三年的语文课高一由刘德兴老师上,高二高三都是卢圣紃老师。刘老师也是卢老师的学生,而且是得意门生。他俩师生情意深长。卢老师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他知识渊博,课上得好。在校外、省级以上刊物曾发表多篇文章,在校内校外颇有影响力,当时人们称他为语文权威。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洪水猛兽般地冲击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时几乎所有领导干部、有影响力的老师都莫名奇妙地受到沉重的打击。卢老师也难逃这个厄运,他被打成黑帮反动学术权威,挂黑牌,被批斗,晚上还要写检查。尤其讲授一个历史典故成了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凭据。高中语文课中有春秋战国吴越争霸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卢老师讲完这个典故后,稍微拓展了些内容。他介绍越王勾践战胜吴王夫差后,越王身边的两个得力心腹文种和范蠡对勾践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文种自持有功可与勾践同富贵,范蠡就劝文种功成名就后隐居离开勾践才能保全自己。道理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果然,文种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勾践找借口把他杀了。而范蠡弃官隐居他乡,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成了一方富翁,那就是历史上的陶朱公。围绕课文介绍历史知识,拓展新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能力,这只是有经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做到。可万万没想到,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什么“三家村”的飓风刮到我们学校时,卢老师就被这股飓风冲倒了。随后大会小会对他进行批斗、大字报满天飞。在批斗会上,有的人把卢老师平常的言行极力上纲上线,把卢老师当成阶级敌人进行批判。有的人就把卢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挖出来进行批判,尤其讲授“卧薪尝胆”历史典故成了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把柄。当时停课闹革命,全校师生员工生活内容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全力以赴写批判文章,写大字报,想尽办法找黑帮找走资派抓来批斗。当时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对卢老师掷以口诛笔伐、唇枪舌剑,这当中有的是出于无奈,有的是在这股恶势力面前摇尾乞怜,有的却是想趁这股恶势力应运而生、扶摇直上,当然更多的师生很盲目随波逐流,但不管哪种情况,刘德兴老师都不附和,他也不怕人家说他是“保黑派”、“保皇派”,每次对卢老师开批斗会时,刘老师只是带着耳朵听,从不发言批判自己的老师,任凭风吹浪打,他自岿然不动。能这么稳重而不屈从恶势力,难能可贵啊!这就是做人的地道。古圣人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师法自然可以成道。做人地道于已于人很有好处,积善之人必有考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做事做人传承古圣人的智慧,那是大聪明啊。
德高望重的
学校在贯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下,在“体”字上李玉山老师可谓是有功之师。我们高中三年的体育课全是李老师上的。李老师治学严谨,体育课时传授体育技能要求很严格,尊重并爱护学生,在组织、指导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中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早晨的体育锻炼,下午的课外活动锻炼、校运队的锻炼,李老师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为发展学校的体育事业,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李老师言教、身教、德教并进。更可贵的是在教学中或是与学生互动中,他不会因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冷遇而影响教学,他把心里的冤屈、烦恼洒脱地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这正是佛家所说的“断三障,无我相世间世出法”的境界。所有学生几乎公认李老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他优秀的教学风范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榜样。
我在母校“抗战”八年,倍受母校、恩师的教诲,受益无穷。值此,感谢诸多恩师的教诲:化学老师易吉文课上得非常好,她简直是一个天使。化学老师吴汝和专业知识扎实,俄语老师夏宗华课堂管理很有方法,管理得好就能保证教学质量。语文老师谢程九、廖清廉,数学老师王好义、徐申生、黄光乾、钟荣崑,俄语老师叶芷青、化学老师陈锦祥、物理老师 赖培正、谢用汉....。这些老师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以上是我回顾往事,述说一个被历史逆流卷入漩涡底的人,得益于中学时代母校赋予的生命力,获得新生,步入象牙塔,悟出处世立身的真谛。谨以此庆贺母校70华诞,感谢母校为校庆不辞辛劳的全体师生员工!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