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萌生与实现
58届校友 钟义伟
【作者简介】钟义伟,,男,江西信丰人。大学学历。历任江西师院助教、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党总支书记、党委宣传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江西省政治学会会长。2篇科研论文被《新华文摘》辑用和中国人民大学引用,《应当继承发扬党的德育传统》获该报优秀论文三等奖,科研论文《新时期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获江西省党建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出版的论著有《思想品德修养》。
1955年我于信丰中学初中毕业。我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报考中专,早日步入社会;二是考入高中,继续就读深造。当时我倾向于第一种选择,因为家境贫穷,也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只想有一份工作,独立生活,减轻家庭的负担。父母也赞成我这种选择。校方却有另一种考虑。当年母校的高中毕业生只有一名考取大学,学校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希望在我们这届毕业生中动员一批成绩优秀的学子升入高中,将来有更多的人考取大学。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劝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动员下,我父母忍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勉强表态同意说:“看小孩的本事,他能考取高中,我们就困难几年,支持他吧!”天助我也!当时我并没有感受到像今天这种升学考试的压力,顺利进入了高中阶段,开始了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开始萌生我的大学梦。
我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几件至今难忘的事:
1955年下半年,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农业合作化宣传活动。当时正是建国后的“三大改造”时期,即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广大农村将迎来第一次合作化高潮。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下到与学校一河之隔的七里乡,带着一本薄薄的宣传册子,挨家挨户上门宣读中央文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社会活动,受益不浅,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锻炼。就在这年年底,我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这是我政治进步的起点。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还有一定的生产劳动锻炼。我们参加过县里的走马龙水库建设。我还依稀记得去水库路上的情景:天上下着绵绵细雨,有几分寒意;我们背着行李,走了几十里泥泞的黄泥路。多么艰难!今天回想起来,也并没有觉得特别的痛苦,反而是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劳动喜悦。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再去参观曾经挑过泥、夯过土、洒过汗水的走马龙水库。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一点不利影响的就是反右派斗争。我们没有直接参入这场斗争。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学校办公大楼里贴了许多大字报,我们学生也不能随意去看。我们听说有一部分老师被打成右派,而这部分老师恰恰是我们感觉讲课比较好的老师。我们不理解,也不敢议论,只是内心感到一种可惜。这场反右派斗争,伤害了部分老师,同时也导致学校领导层的不稳定。三年的高中学习阶段,校长换了几任,有时还现空位。我至今保存的高中毕业证书,就没有校长个人的印章,只有“江西省信丰中学校长之章”的方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三年的高中学习,信丰中学培育了我,信丰中学的老师们给了我知识。我们的生活是愉快的,我们的成长是健康的。在学习上,我们学得轻松、自觉;在生活上,我们过得简朴,快乐。三年来,既没有学校老师的额外补习,也没有家庭亲友的特别照料,完全是 “顺其自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不平凡的1958年,我们这届毕业生,有一大批同学考取了大学。我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邮电学院等都有我们班的同学;上海、南京等地高校也有;考入江西省高校的就更多,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江西农业学院、江西工业学院、江西医学院、江西体育学院等,有数十名我们的同学。完全可以说,1958年高考,信丰中学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它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我个人也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我至今仍保存着我的“高考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这些已成了我个人的历史文物,但这却是我实现梦想的最美好的纪念。
我还记得,1958年我高中毕业时,学校决定报送我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因此,我没有参加在赣州市集中的考前复习。就在临近高考的前夕,学校通知我,因为我省新办了一批大学,省里限制保送到外地高校的名额,要我立即赴赣州参加高考。当
1962年,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从江西师范学院到改名后的江西师范大学,一直干了40年,担任过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学校领导工作,2001年退休。人生道路上往往有一种现象,命运会安排你去做自己开始并不十分乐意做的事。我高中毕业时,一不愿意学师范,二不愿学医,可是偏偏考进了江西师范学院,而且在师范院校干了一辈子。在这数十年间也有过改行的机会,但我还是选择了教育工作。这种人生经历告诉我:高中毕业时的志愿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往往是受到周围环境某种因素影响的选择,个人的志愿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对从事的工作事业必须有兴趣,才能学得进,做得好,精益求精,取得成就。我对师范教育的认识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不喜欢到勉强接受,在学习工作实践中培养了兴趣和感情,逐渐升华到理性认识,最后成为我终生的事业。信丰中学是我人生道路的起跑线。我怀念坐落在宽阔的黄土丘陵、美丽的桃江河畔的“江西省信丰中学”,我思念当年母校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我还记得语文老师卢盛紃、罗自强,代数老师卢致忠,几何老师陈莹辉,物理老师刘华章,化学老师张芝琪,体育老师李玉山,还有我的高中班主任、政治老师张科斌,等等。这些老师,我终身难忘!我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懂得崇敬自己当年的老师。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苍老。我已年过70岁,但我记忆清晰。我不会忘记母校信丰中学,不会忘记信丰中学的师长,不会忘记信丰中学的学友。今天的信丰中学发展规模更大了,实力更强了;明天的信丰中学一定会更加美好!
2009年3月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