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高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7日 点击数:

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一.高考生家长的教育误区

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心理焦急表现得相当严重,因此,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常常步入一些教育误区,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有相关研究发现,高考期间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以下几大教育误区:

1.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这不准做,那也不准许做。一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常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里已经非常紧张,越说孩子就越紧张,越说孩子就越烦躁,不利于孩子备考。

2.过分期待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能进名校的希望进名校,不够重点的也想其进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些家长总想用一些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考大学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如果能考上大学我给你买电脑”,“考上某某重点大学,我带你去某某旅游”等等。这些许愿不仅起不到积极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高考复习成效。

3.言行不一

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不停地看电视,这不仅容易引起孩子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状态;家长的心态,情绪和自信心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考生的心态。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说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自然。

4.重学习轻健康

考生在进入高考的冲刺阶段,孩子的许多活动都被取消,甚至连孩子必要的体育运动时间也被剥夺了,有的家长恨不能把孩子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忽略了考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长如何当好心理辅导员

高三学生所面临着的高考激烈竞争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心理专家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三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一是缺乏自信、若闷、自卑;二是竞争激烈,情绪紧张;三是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则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进行复习备考,影响高考水平的有效发挥。

因此,做家长的要当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员,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排解,家长在对高考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对自卑心理的疏导

调查显示,在一个学校里就有41.2%的高三学生自信心不足,苦闷自卑,对这类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样疏导呢?

①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

告诉孩子高考全当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如果能考上大学,获得深造的机会,自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考不上,还可以参加自考,或是边工作边学习,让孩子知道,成功之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②帮助孩子树立成功信心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应帮助孩子认识到,高考所考内容都是自己平时所学过的,不要因为过高地苛求自己而丧失自信。只要订出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认真复习,采取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办法,考试中就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③积极暗示孩子“我能行”

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生在高考前,家长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对孩子及影响。比如:“你怎么这么差,连某某都不如”。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得情况,多用积极暗示强化信心。例如:平时多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你基础好,有实力”“、你能行”等强化孩子得信心。

④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不要过高评价自己,也不要过低评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也才可能不断地学习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对紧张心理的疏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考生抓紧时间复习,但过于紧张则容易带来不良后果,要为高考创造“最佳的高考心理状态”,家长可引导考生采取如下策略为自己减压:

①踢皮球,美国一泳坛明星在回答记者关于怎样面对观众给她的压力时,她曾这样说道:“没问题,如果观众对我们的要求过高,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则更高,所以不在乎外界的压力,”考生也可学学她的这种思维方式。

②幽默一下:有一位奥运会游泳冠军在一次比赛中失利了,对此他说了一句话:“决赛前有人在看台上冲我大喊大叫,称我为“飞机”。然而很不幸,今晚飞机失事啦。”通过幽默化,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③倾诉:压力大时,不要让孩子闷在心里,找个孩子可以信任的人,让他尽情吐露,这样可以松弛紧张情绪。

3.对烦躁心理的疏导

作为父母,都希望通过对子女的关怀照顾,使孩子集中精力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但家长的过多关心和提醒,往往容易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为此,做家长的为了减轻孩子的这种烦躁心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期望值要适当。家长可根据考生的一模、二模的成绩来确定孩子高考的期望值,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否则就会增加考试焦虑,降低孩子信心,但如果把孩子的考试目标定位过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所以,期望值要适当。

②尽量少干预孩子的复习状态。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在落实和执行计划方面,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安排,允许他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③多表扬、少批评。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复习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使孩子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信心十足地投入紧张的高考复习中。考生在考前肯定有压力,孩子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家长要有宽容心和自制力,不因自己的不安情绪影响孩子。

4.对焦虑心理的辅导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恐惧感。有焦虑情绪的人,往往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种种不利的负性猜测,结果造成紧张、不安和恐惧。

正常人也有焦虑情绪,比如你约了一位朋友晚上8点看电影,如果到了7点45分还没见到这位朋友,你就会焦虑不安的情绪出现,可是只要朋友在8点之前出现,你的焦虑情绪就会立即消失。

考前焦虑是面临高考的考生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高考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状态上,进而会影响考生的身体状况。考前焦虑的考生总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糕,他们担心考试会有不好的结果,总是觉得有什么坏事要发生,有时还会觉得自己有事没有做,他们的情绪紧张,很难放松自己。

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麻木,学习效率下降。同时,考生的心里也会觉得很不舒服,感到头疼、头晕、失眠多梦等,有的考生会全身不舒服或者有胸闷、憋气、心慌、恶心、呕吐、胃口不好、腹泻及尿频等症状。

另外,还有些考生的考前焦虑表现在行为障碍上。他们严重厌学,会对某种消遣或游戏方式上瘾,有破坏公物甚至伤人的冲动或行为,还有的学生甚至会打骂父母或周围同学。

但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焦虑是一种复合性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等三个由轻到重的层次。焦虑反应是人们对一些即将来临的紧张事件进行适应时,在主观上产生的紧张、不安、着急等期待性情绪状态;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张、不安等症状比较严重,但对产生这些不适的原因不明确。考试焦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度焦虑,其特点是焦虑已明显地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十分明确,考试一旦解除,多能迅速恢复。

考生的焦虑由何而来呢?从我们长期的高考心理咨询实践和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②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

③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

④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

⑤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即心理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另外,有关专家在一项“考试焦虑程度与母亲的过度期待自评”研究中显示了如下结果:

①考试焦虑程度与母亲的过度期待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②考试焦虑程度与孩子对家庭教育积极拒绝态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③考试焦虑程度与孩子对家庭教育干涉态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④考试焦虑程度与孩子对家庭教育态度等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那么,在高考阶段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应对考前焦虑呢?

首先,做家长的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的焦点症状过于关注和担心。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会暗示孩子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越是关注,焦虑症状就越明显;另一方面,当孩子知道父母在为自己的情绪状态担心时,会变得更加焦虑,从而叠加在已有焦虑之上。

其次,父母要从情感上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能够自己处理好遇到的问题。家长要调整好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多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家长还要使孩子体会到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父母都会支持他、接纳他,并且,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平心静气地聊天,帮助他疏导焦虑情绪。同时父母还要反观自身,检查一下自己的心态是否平和,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合适,对孩子的成绩是否过于关注,是否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在生活中,家长要尽力为考生营造平和的家庭环境,不要有如搬家、探亲访友等过分的变化,要避免任何计划的悲喜事。父母和考生都应力求心态平和、生活规律平稳,因为这种平稳平和的状态可以营造出最好的环境。很多父母都知道喋喋不休地督促和提要求,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但如果态度突然大变,一反常态地小心翼翼,以及过于“宽松”的家庭氛围,对考生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家庭气氛如何,父母起关键作用。

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心态等一切与学习有关的因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父母才能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共同营造和谐平稳的家庭氛围。

自我调节更为重要,家长要引导考生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保持适当的紧张能刺激大脑,使思维保持一定的活跃状态,这是十分正常的,对考试也是有利的,但过度紧张就需要在考前做适度的调节。具体可引导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调解:

①理解和接纳这种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告诉自己就是自在这种状态之中,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它。要知道紧张是正常的,认识到焦虑是情绪的一个过程,它就像皮球一样,你越是使劲拍,它就蹦得越高,你不去理它,皮球反而会慢慢停下来。

②多注意过程,少注意结果。允许自己有考不上的可能性,想到自己可能会遇到挫折,而挫折和失败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现在的关键是努力做好每一天应该做的事情,要复习好、答好每一道题。

③要认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地逼自己反而是适得其反。学不进去时、注意力不集中时就是该休息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最好是换一个科目,或者索性就不学了。

④保证休息放轻松。一是保证正常休息,劳逸结合。若出现紧张状态可尝试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出气3至4秒,连做3次,可有改善大脑缺氧状态。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也有很好的效果。先从头到脚逐步收缩肌肉,然后放松每一组肌肉群,如皱眉,放松;咬牙,放松等。每天做1至2次,每次15至20分钟。二是如出现睡眠不好等情况时不必焦虑,而应抱着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轻松心态,反而能够轻松入睡。如果没有效果,则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是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副作用小的药物。

⑤可支持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在高考期间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几种心理表现,那家长就该考虑带孩子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一是考生在考试前有考试焦虑的表现并感到痛苦。

二是考前的焦虑、紧张情绪已经使考生不能上学、考试时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三是考生的情绪已经给别人带来烦恼。

总之,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和父母的高期望是造成学生心理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做父母的,特别是做母亲的一定要率先垂范,从源头解决好这个问题。

三.家长如何做好生活保障员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充沛的精力进行复习,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员,保障好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有序进行。

①搞好营养保障

据研究表明,个体每日摄入的营养量,80%用于神经系统的发展和脑力活动。高考复习期间,孩子用脑多,需要的营养自然就多。作为家长,要为考生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复习。对孩子的营养保障要做到多样、平衡、适度。多样就是要尽量提供多种多样的营养品种,各类蔬菜、肉食、瓜果等食品,做到不偏食。

据一些专家介绍,高三学生在复习期间,有几种营养是必须的:一是鱼类。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据研究发现,长期吃鱼的人,大脑发达,比较聪明。二是干果类。有人说,吃啥补啥,像啥补啥,干果类食品类似人的脑子,对人脑的发育和保健具有重要作用。资料表明,孩子经常吃核桃,对大脑有好处。三是牛奶、豆浆。特别是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催眠。四是含维生素C的食品。这类食品可增强人的免疫能力,预防感冒等疾病,保持良好的体力。

②搞好健康保障

复习考试期间,千万不能让孩子生病,一生病就耽误时间,影响精力,影响复习进度。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在身体锻炼方面,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浪费时间,舍不得锻炼。二是认为孩子身体好,用不着锻炼。这都是错误的。身体锻炼好处多,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保持肌肉强壮,控制体量。最主要的是为了使孩子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不易疲劳。

因此,作为家长,要主动提醒和督促孩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般不少于半小时,不超过一小时。锻炼时间选在下午放学后或晚饭后比较好,因为这段时间家长、孩子都有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儿锻炼。比如可以和孩子一块儿打打球、散散步等,让孩子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同时还可以促进交流和沟通。

③搞好环境保障

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保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如何,直接环境孩子的复习效果。

人们常说:“家是最温馨的港湾”,也是孩子情感需要的最易满足场所,在家中为了让孩子以饱满的热情进行高考复习。家长应做到“三多”:

*多关心孩子。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健康、品德、生活、交往、爱好、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厚爱。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不管不问,甚至在事关孩子升学等重大问题上表现冷漠,毫不关心,不但会伤害孩子,弄不好还会出大问题。

*多理解孩子。特别是在孩子遇到考试成绩不好、情感挫折、出现失误时要多理解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训斥、批评孩子。

*多鼓励孩子。这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孩子信心不足,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要多说一些诸如:你行、通过努力你一定能办到等话语,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勇气和自信心。

四.考生家长须知

1)高考生家长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作为一高考生家长,在孩子高考期间,为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之中,以下十点是必须努力做到的:

①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把复习考试看作平常的日子,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

②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做积极的暗示,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③要经常和老师交流:特别是一模、二模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发现差距和不足后,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④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吃平常的饭菜,晚上复习不要熬夜。

⑤要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与孩子沟通。

⑥要情绪稳定: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建立。

⑦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充满信心,情绪饱和,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⑧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轻轻松松一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⑨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参加高考。

⑩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试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同时,下面的这十点做法一定努力避免:

①不要唠叨: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②不要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③不要威胁: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诸如此类,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④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有效果的,结果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的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⑤不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⑥不要给孩子定每门课考试分数指标。也不要经常问孩子的成绩,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⑦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⑧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⑨不要迷信,任何迷信的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⑩不要送孩子上考场。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不过多地问孩子复习、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情绪波动,不利于高考。

2)考生最不希望家长对他们说什么?

临考前,考生最不希望家长对他们说什么?我们在多年对高三考生进行高考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了值得家长警醒和注意的八大忌语:

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有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语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几名!”

一些家长特别是成绩优秀的考生家长,总希望孩子能争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之差而责备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忌语三:“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高三,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家长把高考视作检验这10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

忌语四:“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但发现,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忌语五:“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太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忌语六:“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七:“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了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些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八:“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考生非常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高三年级组

心理辅导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