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分制记分法的试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6日 点击数:

五级分制记分法的试行

原信中老师   邱稚生

 

【作者简介:邱稚生,男,江西信丰人。中教三级教师。曾任大余、南康县府教育科长、信丰简师教员。19499月起任信丰中学教师。1957年错划右派,1981年平反后任万隆中学教师。获省、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

 

50年代前期,正是我国全面掀起学习前苏联各种经验的高潮时期。作为信丰县唯一的一所公办的完全中学——信丰中学自然是跨步紧跟,热烈地投入到时代的大洪流中乘风向前。那时,教师们经常的业务学习,是以凯洛夫《教育学》这一经典著作为主,并把它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学生成绩的考察方面,从五四年起,还试行过使人耳目一新的五级分制记分法。

一般教育界人士都清楚,自清代末期李鸿章、张之洞等办洋务废科举、兴西学以来,中国大地上所开办的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一向是采用百分制,这种评分制已历时半个多世纪了。虽然百分制并不是一种完美理想的评分制,但一直以来还没有一种比它更完美、更科学的制度来替代它。现在,要试行一种前所未有的评分制,毋庸置疑它将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尤其是躬身试行的信中师生们,更感到兴奋和光彩。如果提升到两种制度、两个体系、两大阵营的政治高度来说,它的意义和影响,更要增加一些重量。

五级分制记分法的理论基础,是根据教师对学生授课的整体内容,通过测试形式,以是否能够理解、领会、掌握、表述,相对两个面的比差大小来评定的。分别以54321五个数字来代表,依次递减,最好的是5,依此类推,最差的是1。学生对测试的问题结果能全部答对,或略有轻微的差错评为5;结果回答的极大部分是对的,有小部不能回答或答错的评为4;反之,结果答对的仅是一小部分,极大部分不能回答或答错的评为1。推论下去,对立的两个面,答对的仍然占较大部分,则评为3;反之则评为2。总的来说,是完全根据两个对立面相互推移的比差大小来评定的。

学校对这项崭新工作采取了极为慎重的措施,但未能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个别班级先做试点,待总结经验后,再作后一步的打算。经研究决定,这个试行任务,落到了我负责班务管理的这个班上。

通过业务学习和开班会,班上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热情都很高,决心很大。一致表示要以积极的行动来推动这一工作,争取得到最好的创变。在课堂教学中,便初步应用起来。实际上,学生方面完全是被动的一方,需要掌握的全在教师,因此进行得很顺利。反映出来最主要的问题是,有的任课老师在评定等级上有点摇摆不定,一时显得难以决断。

为此,学校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会来收集班上任课教师的具体意见,进而澄清某些杂识,深化对新制度的理解和应用。会上主要表现的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有的教师说,对新制度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评分方法是明白的,就是分不清级别之间的定界;举例来说,地球上的气温带,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不但各带的概念清晰,而且有明确的制度来区分。就新的评分制而言,它的两个对立面相互推移的比差大小,在形象概念上是清楚的;但没有明确的界定,究竟大到怎样的程度,小到怎样的极限,却难以揣摩决断。

其次,有的教师认为,这个制度,亦不觉得怎样新鲜。旧时的教书先生在评定学生作文时,就曾用过超、优、中、可、劣的五字评法。这和54321的数字等级排列,正相符合。这就说明中国早就应用了五级评分法。这一论点,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不禁私下里议论起来。接着,有教师指出,这种说法,不能和新的评分法相提并论。旧时对学生作文的五字评语,是偏重具有褒贬性的文学用语,它的内涵及评定方式和新的五级分制根本不同。举例来说,数、理、化方面的问题,如何评分;再说和“可”字级相对应的“2”字级来说,两者之间的含义完全不同,“可”字级所表达的肯定成分多,否定的成分少, 2”字级所表达的内容,却完全相反。至于“劣,完全是贬义词,对学生学习的自尊心有所伤害,更不能用。这些分析,大家完全点头认同。

此外,有的老师提出:91100分之间,可评为“5”级;8090分之间,评为“4”级;6079分评为“3”级;4059分评为“2”级;39分以下评为“1”级。新的评分法,没有零分,不给学生“0”蛋吃,给他当头一棒,亦可使他有所警惕。幽默风趣的言词,引起会场轻微的笑声。接着就有老师说:这种说法,完全是百分制的缩水,是百分制评分法在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一种反映。其实新的五级分制评分法,有它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评分标准。不能舍弃不用,妄加套比,失去本义。

最后由领导作小结,对第一个问题作出回应。首先,他重申新的评分制有它本身的完整体系,是根据两个对立面相互推移所形成的比差大小来决定的。这是它的精神实质所在。概念上已很明确,应当掌握基本要点,从大处着眼,心领神会,辩证地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什么界定问题,去钻牛角尖,从而陷入机械思维的观点中。一件新的工具,初步使用,总会觉得手生,不能应用自然,经过一定时间的操作,就能习惯成自然,熟则能生巧。

经过短期试行,从反映出的情况来看,新的评分制度,完全得到任课教师的支持和赞同。他们坦诚地说,这种制度有简明、便捷、灵活的长处,避免了累计分数的繁琐,而且从中赢得了微些时间上的红利。在学生方面来说,他们完全乐于接受。他们风趣地说,评分方式,就像测试气象的温度计,你采用1008050,任何一种刻度,都无关重要,气温本身的原汁原味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事实说明,变换评分制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说白了,对学生而言,就是把学习成绩分成五个级制而已;对整个学校的教导管理工作,一如既往,按原有规律运作,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和影响。

真正的问题是:如果在某种场合,要考选一定数量限额的人员,而在参试人员中,具有同样级别成绩的人大量地超过了需要录取的人数,大家都清一色,一般高,将如何决定取舍来体现考试的公平和公正原则?势必又得重新另立标准了,这就是问题症结之所在。

新的评分制度,试行时间并不很长,1956年这个班级学生结业之后,由于我们不知情的某种原因,没有再继续下去,它和我们挥手无声告别,回归到原先生长的土地上去了。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然而,这株奇葩,毕竟曾在信中校园的土地上生长过一段时间,当年曾展现过新姿,绽放过异彩,和我们结下了亲切的地绿情愫。今天,我们回味前尘,仍然记忆犹新,心潮难平。

写于2010年元月

时年八十九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