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沐师恩,总把母校作母亲
——信丰中学毕业十年青春追忆
2001届校友 谢茜
【作者简介:谢茜,女,江西信丰人。武汉大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海事大学。2011年入选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计划”,从事海权相关研究。】
莎士比亚曾不无懊恼地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它已无影无踪。”
有些东西,总因失去而更加可贵。这其中最可贵的东西之一,莫过于对逝去青春的回忆。人生的步伐带领着我们不停歇地远离青春,而我那难忘而珍贵的青春岁月,与信丰中学的六年时光密不可分。
我于1995年进入信丰中学初中部就读,于2001年高中毕业离开,至今已经10年了。现在,每当假期回家,从信丰中学的门口经过,看到放学的学生们从校园里青春洋溢地蜂拥而出,我仿佛在人群中看到了10年前的自己。
就是在这里,我经历了我从12岁到18岁的六年人生岁月,聆听了我为之终身感激的良师的谆谆教诲,结识了一批挚诚好友,留下了一段无比珍贵的青春岁月。那时候,信丰中学的校门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气,仅是一个小小的牌坊,门口立着两个石狮子。进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
16年前,正是在这里,老师和朋友们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在少年的懵懂中,在青春的萌动中获得了成长的快乐。然而在快乐的六年的时光里,又有多少欢乐和悲伤,多少感动和愧疚,多少成熟和稚嫩,总和一些人、一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时间流转,这些人、这些事幻化为我生命中的一个个难忘的记忆断章。它们如同人生长河里的一颗颗晶莹的贝壳,见证了我青春年华的每一次直流和弯道,每一次激情的挥洒和缓慢流淌的情调。信丰中学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在我的生命里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与此同时,我也伴随着信丰中学一起成长,见证了她的进步与变迁。
(一)六载教诲,一朝师恩永难忘
2010年我博士毕业到上海海事大学任教之后,某次与母亲谈起我还算顺畅的人生路途。我们都感慨,若无信丰中学老师们的提携和帮助,今天我恐怕无法走上大学讲台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在信丰中学就读的六年期间,我在每个老师身上都获益良多;其中,一些老师更是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中考那年,我面临着一个报考中专还是报考高中的问题。当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尚未开始,“上大学”对大多数信丰人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最好的初中生源都更倾向于选择报考中专,便于早日参加工作。那时候我还“两耳不闻窗外事”,处于“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懵懂状态,对我而言,高中和中专只是模糊的概念,我并不知晓其中的区别。记得在中考动员大会上,我看到班上有同学举手报考中专,也茫然地举起了手。当时主持动员会的是班主
高二面临文理分科的时候,母亲当时觉得读文科就业艰难,主张让我读理科。但我那时物理学得不好,老师们认为我会在文科方面有更好地表现,开始对母亲和我进行劝说工作。最终我和母亲接受了校领导
我高考那年恰逢信丰中学建校60周年。为了给60周年献上一份大礼,学校决定集中最好的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适合读文科的优质生源,打造一届前所未有的优秀文科班,改变学校文理发展不均的状况。我就读的那一届文科班,几乎荟萃了学校当年最强大的
我高二至高三时期的班主任是
在校领导、班主
恩师的眷顾和教诲之恩,我一直铭记在心,时刻不敢忘记。2010年国庆节,我与母亲、外子一起,前往看望已有70高龄的
(二)同窗情谊,十年离聚更醇浓
每年春节期间与老同学聚会,总会看到一些新的变化。谁工作后明显发福了,谁带了新女朋友回家,谁和谁结婚了,谁的儿子刚刚满月……
不知不觉间,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青涩丫头和愣头小子,现在成了各行精英。当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即便现在一年只能见上一两面,却依然是谈笑风生,融洽无比。每年聚会,总是免不了提起读书时那些陈年往事。奇怪的是,只有真诚的欢笑和友好的打趣,却并没有太多物是人非的感觉,十年前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宛在昨天。
在信丰中学的六年里,我感觉像是在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里生活一样。每位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给了我很多帮助和照顾。记得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不太好,总是向坐在后面的曾鑫请教;政治课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总是找黄学谦问。他们但凡自己懂的,都会不厌其烦地帮我解答。那时候黄学谦就是个心地特好的热心肠,总是忧国忧民,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已经是联通北京总部的优秀员工,性格也还是一点都没变,不为世俗所染,还是当年那个热心肠的好同学。
同桌刘燕华对我的关怀和照顾,也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她身上零食不多,但总是毫不吝啬地和我分享。有一阵流行一种叫做CC果冻的零食,我非常喜欢吃。但是母亲很少给我买这类零食,所以我一直很馋。有一次在我生日那天,刘燕华神秘兮兮地给我带了一个很漂亮的盒子作为生日礼物。我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好几盒CC果冻,令我惊喜不已。高三有一段时间,我因病不在学校上课,也是刘燕华非常有心地每次把发给我的试卷收集起来,等我到学校之后一起交给我,令我不至于掉队。现在,我和刘燕华一样并肩战斗在教育战线上,力争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8)班的同学们,或诚恳,或热心,或踏实肯干,或特立独行,每一个人都各有特点。如今,不同的性格特点引领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在已经年近而立的我们身上,有着一个不分彼此的共性,这就是传承于信丰中学70年来传统的,在朝夕与共的生活中共同培养的优秀品格。在此后的人生中,不论我们走在哪条道路上,这些优秀品格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茁壮滋长,成为了我们身体里的一部分。
(三)母校与母亲,那条
在很多怀念母校的文章里,都有人把母校比作母亲。对我而言,母校对我的意义更是如此。
在我的记忆里,信丰中学不仅像母亲一样教会我各种知识,培养我良好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她更是我与母亲之间的一条无法忘怀的纽带。我关于母校的记忆和我少年对母亲的记忆,穿越时间的隧道交相重叠在一起,密不可分,成为了我生命中最为珍视的一道风景。
中学期间,我家离学校很近,就在信丰中学正门斜对面的一条巷子里。房子之所以选址在这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我以后上学方便。每天早晨,我只需要走过这条长约
多年之后,无论我是在武汉求学还是在上海工作,每当想起母亲,首先浮现的总是那个在巷子口等待的身影,那个在巷子口等女儿,一等就是六年的人。
多年之后,无论我坐在课堂里还是站在讲台上,每当想起母校,脑海中浮现的也总是那个母亲眼睛眺望的方向,那道有着两个石狮子的校门,那座高达
信丰中学,70岁生辰快乐!
谨此,献上女儿崇高的敬意和挚诚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