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我放飞作家梦的摇篮

文章来源:卢 策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点击数:


母校——我放飞作家梦的摇篮


60
届校友    

 

【作者简介】卢策,男,江西信丰人(祖籍江西南康)。大学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原《赣南日报》主任编辑、记者。

 

建筑风格不同的房屋。这些房屋错落有致,在茂林修竹间忽隐忽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看,像一块绿色的翡翠;近看,又像一个大花园。这,便是我的母校——信丰中学。

母校,不仅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还有一批优秀的老师。这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也为青春年少的我,引发出了许多兴趣和梦幻。

刘勇坚老师是我中学的美术老师,这个虽然满口都是信丰城话的美术老师,五十年代的发型就很“前卫”,蓄着一头跟现今的艺术家们一样的乌黑长发。他,质朴,敬业。受他的影响与指点,我的美术兴趣很浓,成绩也一直不错。每学期的元旦,全校各班板报特刊大汇展时,班上板报都由我主画。有一次,我们高一年级正在乡下支农莳田,县里接到一个宣传任务,由老师带人负责完成。老师把我也抽调回城,跟校友俞永发一道,满街写美术字标语,满城画广告画,结果,我们的画得到市民称赞,我们的才能令同学们称羡。我本人的绘画兴趣也更浓了。后来,信丰县第一届群运会召开,那时我才十七岁,老师叫我单独为大会画了一幅高二米、宽一点五米的大型广告宣传画,在几百人的游行队伍前抬着走。眼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抬着我的画行进,我感到骄傲与自豪。这不仅进一步显露了我的才华,也锻炼了自己,为日后做编辑、当作家打下了基础。我想,有这么好的老师,又有这么好的环境与条件,我日后即使当不成作家,也定然能当个画家,因为艺术的感悟是相通的。

李玉山老师是我中学的体育老师,这个从形象到气质,乃至技术和技巧都极标准的体育老师,是我所见过的最标准、最典型的一个体育老师。在他的影响与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我爱上了篮球。曾作为校篮球预备队员被列上暑假培训名单,虽然我因故未去参加,但作为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在县里召开第一届全运会时,因人手不够,要我们学校派员支持。我和学校一批体育积极分子一起被选中去充当裁判。怎知裁判还未上任,又被指派去了画广告宣传画。这本是刘勇坚老师本人的任务,但因他手头正忙于雕塑县政府门口一尊大型毛主席石膏塑像。县政府大门与武装部大门又正好相对,我们裁判组在武装部办公,进进出出,他看见了我,把我要去画大型广告宣传画。岂知,这一“抓差”,就再也没能回裁判组了。大型广告画一出,人们连连叫好,大会宣传组就干脆把我要了过去。当时大会的总指挥部设在嘉定小学,宣传组也设在那里。虽然叫宣传组,实际上只有宣传部的施秘书一人和我这个年仅十七岁、还在上高一年级的学生组成。施秘书事情忙,抓宏观,拍照片,而且部里还有事,经常很少在办公室,具体事务就落在我一人身上。我每天要为大会出一期油印会刊;还要三天出一期板报(主要刊图片,施秘书提供图片,我负责文字)。于是,外出采访组稿,回家写稿编排、刻写腊纸和油印等事情就压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要知道,那时我才十七岁,还是个刚刚初中毕业考上高中一年级就读的学生,就要肩负起现在一个甚至几个成年记者、编辑所有的重任,其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过,这也正好锻炼了自己,为自己日后搞宣传、办刊物、当记者,做编辑、成作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许治权老师是我初二的语老师兼班主任,他虽然个头不高,但却能与同学们一起吃苦。那时,学校校舍紧张,住宿不下。每学期学校都要安排两个班的学生到几里路远的南山寺庙借宿,跟老和尚住在一起。那时的南山寺坐落在荒芜萧瑟的南山岭上,南山岭东高西低,但西边杂草丛生,古木参天,阴森可怖,阗无人迹;而东面山脊上虽然有一条路可以上去,但山高坡陡,容易打滑,每逢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险象环生。然而,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许老师,却天天要跟同学们一起,在校本部上完课,急急吃过晚饭后,又与同学们一道匆匆赶路爬山,来到南山寺住宿,办公,备课,改作业。第二天一早,天刚朦朦亮。他们又要从山上下到山下,整队跑步来校本部上早自习。其艰辛程度,不仅比在校本部的寄宿生,也比我们通宿生不知要多好几倍。一天,上早自习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亲昵地称我为“小鲁迅先生”。我感到奇怪,一打听,原来昨天晚上他们在南山寺上晚自习时,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特意朗读和评点了一番,并趁机指导同学们如何掌握该类文章的写作要领。因此,同学们都羡慕我。我听了,很有感触。一方面,我为老师的敬业,和同学的谦虚好学的精神所感动。虽然我没有亲自在场,但可想象,老师上山时肯定携带了我们全班沉甸甸的一摞作文本上山的。而在简陋、破旧的寺庙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潜心工作,认真批改作文,当批阅到我这篇文章时,看到写得正合他的心意和要求,兴奋得一时难于自制,急不可耐,便当即来到隔壁的教室,向正在聚精会神学习的同学们推介,并借机进一步提示、指导大家。从中,不难看出,一个敬业的教师,当自己的学生一旦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时,那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喜悦之情;那种善良、美好的心愿与企盼,一下子全都表现出来了,并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不然,他完全还有时间和机会在日后的课堂或早自习时评讲,一样尽了他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但他并不这么做,可见他作为一个教师的可贵敬业精神和作为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好善良心境。另一方面,这对我个人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老师鼓励我,同学们也鼓励我,俗话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从此,我对写作也就更加感兴趣了,作文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为自己日后写作,并成为一个记者、编辑、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此,我便萌发了写稿、投稿,来日当一个作家的梦想。

如今,我已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编辑、作家,在《赣南日报》记者、编辑的位置上工作了整整十六年,工作业绩获得省以上奖50多项,发表文章400多万字,被评为主任编辑(副高)职称,出版小说散文集《茶树坳》,诗集《春歌集》、《卢策短诗选》,随笔、文论、评论集《文学的审美情感》,报告文学集《群星璀灿》,长篇小说《南天烽火》、《小鬼班》和《三年游击战》(与人合作)等近十部作品。二00六年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市作家协会、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事迹曾被多家报纸、媒体评论、介绍过;成就被《中国文艺家辞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辞典》等多家辞书收入条目。

如今,我离开母校进入社会也已数十年了,自己虽然取得了些微小的成绩。但每当看到这些成绩,我便会想起我的母校——信丰中学。想起母校的幽雅环境,想起母校浓郁的学习氛围;想起母校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勤奋好学的同学。是他们教育了我,启迪了我,激励了我,促进了我,让我成了一名真正的作家。

母校——我放飞作家梦的摇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