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教研(第4期)

信中教研(第4期)
文章来源:教科处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03日 点击数:

 

历史课堂提问技巧初探

 

刘柳 整理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我们教师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因此,这一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笔者就历史课中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问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设问的灵活性很大,可以设问历史事件,也可以设问历史人物;可以设问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也可以设问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怎样设问,一定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设问要有针对性,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

首先,要针对教材。设问一定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切忌无的放矢、模棱两可。如“试述唐朝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这一问题题意就不太明确,缺乏针对性,是要学生回答唐朝对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呢?还是要学生回答唐朝和亚洲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互相影响呢?使学生难以捉摸,无从回答。还有些问题太简单,问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涉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不假思索就可随口而答,这也是没有针对性的表现。我们在设问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切中要害。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可以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失败的原因及新特点等问题,而那些“太平天国运动是何时爆发的?领导人是谁?”……之类的问题,学生随口就能答出,没有设问的必要。

其次,要针对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设问要时要有多种方案,既要有适合基础好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也要有适合中等水平、较差学生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吃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的重要性,没有思维就无所谓学习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常常采用提问,但提问并不等于启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设计时一定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一般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熟悉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答案。例如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重点,但缺乏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如果把问题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情况就不同了,很有启发性。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深刻了。

三、提问要善于为换角度,把握难度

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设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不断变化,善于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有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难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如果换一个角度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难度适当。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设计出一些“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如讲完美国独立战争后,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这个问题既非不着边际,也不是一览无余,学生须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才能正确作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提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要有创造性,不能再拘泥于旧问题模式:答案惟一、观点正统、显明的阶级性。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那种看法并阐述理由。”这类问题答案不惟一,观点不统一,很有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近几年“3+X”考试中这种情况更明显。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设计一些这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否?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评价这类问题的答案时,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谁的理由更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正确地、科学地运用这一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共12页 您在第10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9460个字符
Baidu
map